岁月如歌,我与文师结缘近半个世纪,风雨同舟,共生共荣,谨遵校训,砥砺前行。踏过了多少坎坷,也创造了几多的辉煌。文师校园人才济济,百花竞艳。我是文师普通一员,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值此九十华诞之际,我愿采撷几朵小花,为节日添彩助兴,也借此与读者朋友,交流互鉴,为文师的明天,共同谱写更加曼妙的乐章。
- 舍小家,顾大家
我家住小观镇北黄村。一家六口,上有老,下有小,我就是顶梁柱。后来又分到五亩责任田,这个负担可不轻。1978年8月,我接到调令,从文登一中调往文登三中,回家路程一下缩短三分之二,我心里高兴得蜜罐似的。可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又接到回文师的调令,我顿时懵了,心里打翻了五味瓶,口里自嘲的地念着杜甫的两句诗“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在要求校领导去局里说情未果之后,我反而冷静下来。心想:“局领导这样急着将我调回,一定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因为那一年正是教师最为青黄不接的时候,(事实正是这样,偌大的文师语文组,专职教师仅有四名,其中两名还是进修部的,当年本部仅招收了一个大中专的普通班,竟无语文老师),我这是“临危受命”,是光荣,是责任,也是一个考验。我应该再向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干脆雷锋式的螺丝钉咱还接着做。我忐忑着心回家跟老伴商量,没想到老伴竟深明大义支持我:“那你就回吧,放心,家里有我呢!”嘴里这样说着,却是满眼擎泪。我紧紧握着老伴的手,半天憋出一句话:“我的好老婆,真是苦了你了!”
从此,我又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长途跋涉,总路程绕地球一周有余。其中甘苦,古诗为证。“霰雪夹雨东北风,而雪落地旋作冰。茫茫群山无飞鸟,漫漫长路几人行。风大路滑车不稳,慎行惴惴心弦绷。口含饴糖息肠鼓,冻衣裹身汗气蒸。缩项扭头莫睁眼,趁东下坡用力蹬。一步三喘频看表,六点开会大点名。”这阶段虽然苦点,但精神很好,学校对我关怀备至,家访慰问,困难补助,给时间跑路等等多方照顾,使我始终心存感激,因此苦也不苦,累也不累。十年间从未耽误一节课,一次会。考勤奖从未扣过一分钱。
- 坚决不做代食品
提起函授和第二学历,不少人会嗤之以鼻,满脸的不屑,而我的感受却恰恰相反。
由于文革的冲击,当时学校的师资水平,状况不佳。学历不达标的人大有人在,即使达了标的,其真实水平有些恐怕也会打些折扣。由于教师地位的提高,这时的师范生成了香饽饽,小中专变成了大中专,以后又招收各类专业班,民师班,甚至代训大专班。因此师资水平与办学要求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对此,因此学校领导心急火燎,而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函授、自修。在一次动员会上,房世民校长风趣地说:“我们绝不做代食品。”这句话虽不太中听,却喻意深刻,意即,绝不做名不副实,伪劣假冒,没有“营养”的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本来就是文师人的座右铭,听了领导的动员,反响热烈,深以为然。函授一波接着一波,很快形成了浪潮。
我与徐永江、仲兆林等五名教师于1981年,首批参加了五年制的华师大函授。函授期间,课程设置,授课时数,作业,考试多方面与在校生完全一样,只是牺牲了五年里全部的假期。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函授的作用究竟如何?我说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每一件都足以说明问题。第一件,在函授期间,华师大的教授在写作课上重点讲评了我的文章,他分析的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听过之后,我自己都惊呆了。第二件,1993年。以山东省师范学校语文教师为主(还有其他人员),合编了一本《小学语文课文赏析》,共有作者160多人,文章230多篇,主编单以我的一篇为样片,印发给各个写作点,这件事也使我引以自豪。第三件,文登李书伦先生办过一期法律学习班,其中法律逻辑一门,聘请过多位老师都不肯接手,最后找到了我。虽经一个假期的备课。衣带渐宽,最终还是胜利完成了授课任务,受到好评。最后一件就是接任九九级大专班古汉语的教学。说实话,要没有5年函授,这接手的底气真不知能从何而来。
不屑于函授的朋友们,听了我的故事,是不是也该变变脸了。
- 我也有了享受母爱的权利
一代一代的文师人都把老校友谷牧同志视为信仰殿堂里的灯塔,青年人效法的楷模,政治氛围一直较浓。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是波推浪涌,迅速形成了入党大潮。
我一家三代四个党员都对共产党情有独钟。父亲姐姐和如今的儿子,他们的入党都一帆风顺,唯独在我的入党故事里却既有汗水也有泪水。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学父兄,也当共产党员,为建设新中国建功立业,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学知识,学做人,学做事,自强不息加倍努力。在中小学,可算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各类奖状贴满了大半个山墙,可是就因为社会关系有污点,共青团的大门始终向我紧锁着,我前后写过十几次申请,都如石沉大海。特别是到了高三,先是受到了村里个别干部的诬陷,后又受班主任的歧视和打压,三个高考志愿,只准我填了个“烟台师专”,于是我迷茫了,梦碎了,精神几近崩溃。
山重水复,峰回路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像一盏指路的灯,给了我新的希望。我欣喜若狂,立即向学校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申请书中有这样几句:“未有东风勤着力,朽株也要绿成荫”。如今,一个迷失方向多年的人,又重新望见了北斗……,我就像一个被遗弃了的孩子,无意中又见到了母亲那慈祥的目光。母亲用温柔的手抚摸我那冻凉了的胸口,啊,我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力量,我也有了享受母爱的权利。
三年之后(1986年),竟然美梦成真。在党旗下,我庄严宣誓,眼里满是激动的泪花。从此,我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满腔热情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学校党委认可我,信任我,委托我撰写校史展室的说辞,又让我担任教研组长,并先后授予我工会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1990年威海教委也给了我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 让学生唱主角
我常听人说,在师范教学没有升学压力,老神自在,教太平学。这是很大的错误和偏见。
一代一代的文师人坚守“乐知善行,务实求新”的校训,薪火相传,从不含糊。要落实“知、行、实、新”四个字,字字千钧,岂能无压?专业知识、系统教学、提升档次、代训大专,岂能无压?要培养合格的教师,必须使其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和教学能力,所以,不仅要教给学生“学”,还要教给学生“教”,给予学生的不是一杯水,而是长流水,不是无限的鱼,而是无限的渔,一说三写简笔画,钢琴,舞蹈加电脑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更是常抓不懈,定期达标,时常比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动起来,真正让学生唱主角。这一切的实施,想想看哪位老神能自在得起?所以,师范教育压力不再“升学”而在“升能”。
我平日授课很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每一个章节都要预留自学时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自学。1991年学校委派我参加在上海第一师范举办的三省一市中师语文教学研讨会,主题也是如何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方阵,让学生唱主角。听了多位名家的交流,我大开眼界,什么“抓思想教学”,“合作教学”,“模糊教学”等等,五花八门,回来试行,一一灵验。试行成果及体会都写成文章刊登在学校定期汇编的论文集上。
我在学生中开展课堂三分钟小演讲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演讲能力,97.1班,刘华丽不敢当众讲语,母亲来信十分担心。通过锻炼,进步很快。毕业后给我来信说,她参加了讲课比赛,还得了第一名,感谢老师当年的培养。
我当班主任很重视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常对学生说一项技能,多一个饭碗。李兰同学有丑小鸭飞不上天的自卑心理。我鼓励她克服自卑,积极参加舞蹈训练,最后训练专成,被留在了学校舞蹈队。毕业后,由于学习扎实,基本功过硬,从分配到进城,提升一路顺风顺水,她20年不忘师恩,经常给老师拜年,令我十分感动。对于学生的思想问题,我也经常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来解决。97.1班初入校时,三零三女生宿舍闹不团结的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也有诗可鉴。“初过集体不习惯,矛盾重重三零三。一日告状两三起,彼此相视乌鸡眼。团结和谐重中重,快刀斩麻要当前。同班同舍概率低,相聚一起缘不浅。珍惜友情献爱心,美好回忆留心间。自查格言自教育,和好报捷要争先。时隔不过一天半。卷地风起乌云散。”
- 文师老师好精神
2001年的一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荣成市滕家完小的操场上,文师实习生正领着小学生在做广播体操。忽然从一间办公室里传出校长响亮有力的声音:“大家看看吧,这是文师实习带队老师临时办公室兼宿舍。看看着被子叠的有棱有角,毛巾脸盆摆放的有模有样,再看看这地面桌面及书籍的整理,跟刚才看过的实习生的宿舍完全一个标准,真正是军人的作风。孙老师白发苍苍,近六十岁的人了,整天骑着车子,顶风冒雨,再相距十几公里各实习点之间东奔西忙,真是好精神。对比一下我们自己,是否需要反思一下。有没有倚老卖老,出勤不出力的,有没有未老先衰,精神萎靡不振的,有没有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的。有怎么办,向孙老师学习,去掉自己的臭毛病。”接着听到哗啦啦响起一片掌声。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趁课间操时间,校长带领全校老师到文师实习师生的宿舍召开的现场观摩会,目的是与实习师生交流互学。
我在文师任课25年,共领队实习13次,由于自己的勤奋、严格、以身作则,从未发现任何问题,每次都得到实习学校师生的好评。
这次校长表扬的是我本人,实际上是整个的文师人,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习总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文师九十年来所创建的层层辉煌,也是一代一代的文师人奋斗出来的。
- 最美夕阳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拼搏、奋斗是文师人的天性,即使年老了、退休了,也不忘初心、不改本色。
文师离退休党支部在学校老干部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和杰出贡献,年年被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总书记徐永江同志更是多次被授予“优秀党员”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我于2005年正式退休后,正赶上改革开放。祖国的变化,习总书记的教诲,学校党委的有力领导,特别是离退休支部的出色工作,都时刻在激励着我,使我坚定了一个信念:人退休,心不能退休。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一方面,要多做一些有利于群众的身边小事,例如所居家属楼四层楼梯,每周擦拭一次,二十多年来从未间断。另一方面要当好党的宣传员,小号手,多写些散文小诗,为党和祖国点赞。所写作品在校刊和板报上发表,反响很好。为此,学校党委授予我“五星级优秀党员”称号。
我在《老树冬吟》一诗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韶华不再老益壮,尚思添枝作贡献,但使心中艳阳照,冰封雪飘亦觉暖。惟其胸间荡春风,自信再绿八百年。”
——2020.06.20
- 上一篇: 每因风雨见精神
- 下一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