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楷模,尊师典范
发布日期:2021-04-16  来源:原创  作者:朱世恒  浏览量: 打印本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笔者有幸参与了《师范群英 光耀中华》编写工作,负责撰写文登乡师第一任校长于云亭同志创办七乡师和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事迹。

从我校校史中久闻于校长的大名,却从未谋面,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真实反映于校长的风貌,我先后两次到济南拜访了于校长。于校长是从济南市人大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休的,住在人大家属院内,耄耋之年的于老精神尚好,家里布置简单,却在最显眼处摆放着谷牧与他的合影,挂着他的学生在他八十大寿时送的一幅“桃李遍天下,德寿一身收”寿联。

谈到文登乡师,谈到谷牧,八十六岁高龄的于老情绪有些激动。文登乡师筹建于一九三〇年,一九三二年,当时的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先生(后任解放前北平市最后一位市长)委派于云亭到七乡师担任校长。于校长来到文登后招收了第一届学生,当时校舍基本建好,但房屋未干透,谷牧这一届新生开始借住在黄泥庵小学,秋末冬初才搬进乡师校舍。他特别谈到,当年为掩护谷牧从事地下工作,他把学校一间干燥的独屋安排给谷牧住,一是便于谷牧开展党的工作,二是利于保护谷牧身体,于校长到文登创办七乡师开展党的工作,是以社会贤达的身份进行的。一九三四年初,于云亭校长从当地政府官员处偶然听到危及谷牧安全的信息,及时与胶东特委联系,安排谷牧离开七乡师,转移到自己的老家(今乳山市乳山寨驾马沟村)当村小教师,并兼任胶东特委秘书。(见《谷牧回忆录》14页)为我党保护了一位卓越领导人。

在七乡师读书期间,于云亭校长的政治素养、学术水平、管理能力、为人师表诸方面给谷牧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济南解放后,党中央调谷牧任济南市委书记,面对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局面,谷牧重点抓了经济建设、土地革命、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工作,还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办教育要有人才,有专家,谷牧马上想到了自己的恩师于云亭,于是电召流落在四川金堂的于校长返济。接到电报的于云亭大有当年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状态,旋即北上。谷牧把济南市的教育工作交给了于校长,于云亭同志先后任济南师范校长、济南市教育局长,为济南市的教育工作殚精竭虑,深得谷牧首肯。

谷牧同志到中央工作后,路过济南,只要能挤出时间,都会去拜会于云亭校长,在《谷牧回忆录》第15页的三组照片中,既有谷牧拜会恩师于云亭的照片,又有谷牧与于云亭校长为文登师范的题词,这种版式设计,表达谷牧对恩师何等深厚的情感!

本人第二次拜访于云亭校长是在《于云亭 探索中师教育之路的先锋》成稿后,主要是想把稿子读给于校长听听,征求一下意见。此时我校正筹备校庆六十周年。临行前吴隆安校长,交给我一个任务,说能不能请于校长为建校六十周年题词。对我的文稿于校长没有异议,对校庆六十周年题词于校长爽快答应。于是我用极短时间购买了文房四宝送给于老,离济前我去取题词,打开一看,令人震惊,无论是题词内容,还是书法水准,堪称一流。可以说在我校校史展馆中,谷牧与恩师于云亭校长的题词可谓双璧生辉,镇馆之宝。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没有爱,没有大爱,就没有真教育,就没有大格局的教育。于云亭校长开启了文登师范真教育大教育的先河,无愧爱生楷模;谷牧同志无论是做学生,还是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自己的恩师与自己并肩战斗的革命战友,几十年念念不忘,尊敬有加,实在是尊师的典范!

今年是文登师范建校九十周年,九十年来,尽管在办学的路上,有坎坷,有风雨,但爱生尊师优良传统,“红七师”的革命基因,面向农村,面向小学,面向基层的办学方向,却一直心火相传,续写辉煌!

 

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