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论群众路线(一)
发布日期:2015-12-08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打印本文

共产党员除了应成为执行共同纲领和遵守法纪的模范之外,还需要具有纯正的作风,就是要有不怕麻烦、谦逊朴素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计其他的工作态度。有些同志以为天下是我们打下的,一切要服从我们。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群众不一定会服从你。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领导作风恶劣,群众就不会服从;领导犯了错误,群众就不批准。或者有人说,我革命时间长,本领大。但群众不跟你走,你就一事无成。

              邓小平:《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1950年6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7页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应当计较享受。要弄清楚,我们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的生活水准。

              邓小平:《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1950年6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9页

 

  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于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应该加以反对,加以纠正;对于人民的困难就必须毫不犹豫地采取办法,有步骤、有方法地加以解决。

              邓小平:《当前西南工作的五个问题》(1950年7月31日),《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216页

 

  区别一个工作人员是否有错误,主要看他在工作时是否联系了群众,是否依靠了群众。我们责备干部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是因为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脱离群众,不是依靠广大群众去进行工作。

              邓小平:《当前西南工作的五个问题》(1950年7月31日),《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页

 

  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

 

  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

 

  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因此,目前在全党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也就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1页

 

  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末,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实践证明,许多人并非在主观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他们仍然把工作做坏了,使群众受到重大的损失。这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但是,他们又不从错误和失败中取得教训,以为错误和失败,只是由于群众落后和其他临时因素的影响,因而滥用党的威信,继续一意孤行,这就使他们的错误和失败愈来愈严重。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我们不是尾巴主义者,当然懂得,群众的意见一定不会都是正确的和成熟的。我们所谓总结和集中,并不是群众意见的简单堆积,这里必须要有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但是,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219页

 

  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219页

 

  不少机关的负责同志,把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处理文电和不必要的过多的开会上面,很少深入基层,深人群众,了解他们的要求和研究他们的经验,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事务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坑。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2页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56年11月17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

 

  党的领导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依靠群众,能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克服我们队伍中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如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看不起群众,遇事不同群众商量,不同非党人士商量,天天看领导的脸色,将来一定要栽大跟头。

              邓小平在山西省直机关干部和太原市机关干部、厂矿企业负责人大会上的报告(1957年3月18 日),《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1页

 

  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打胜仗,就是靠不脱离群众,现在忘记这一点,是非常危险的,是致命伤。不要以为我们共产党是金字招牌,如果脱离群众,党的威信是靠不住的。脱离了群众,任何英雄也办不成事情。共产党员要与群众同甘共苦,这是我们的老章程。

              邓小平在甘肃省、兰州市干部会议上的报告(1957年4月5日),《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3—1354页

 

  我们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群众的需要。现在有各种观点,追求这个化那个化,连共产主义化也有了,就是缺乏群众观点,容易解决的问题不去解决,宁肯把更多的钱用在不适当的地方。对于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解决群众需要的问题,甚至有些不花钱也能解决的问题,却注意得不够。我们的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建学校如此,修建文化娱乐场所如此,解决“骨头”和“肉”的关系问题也是如此。

              邓小平:《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8页

 

  群众的意见,不外是几种情况。有合理的,合理的就接受,就去做,不做不对,不做就是官僚主义。有一部分基本合理,合理的部分就做,办不到的要解释。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要去做工作,进行说服。

              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3页

 

  工作要踏实些,什么工作都是一点一滴堆起来的。踏踏实实不会妨碍积极性,轰轰烈烈的局面是无数的人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7月12日),《邓小平年谱(1904一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441页

 

  凡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事情,应当和群众商量,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

              邓小平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对《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所作的说明(1958年12月9日),《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3页

 

  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

              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8页

 

  我们的群众路线,不是满足于那个热热闹闹,主要的是要做经常的、细致的工作,做人的工作。这是一点一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积累起来,才有我们伟大的成绩。所以,我们要搞得深入一些。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党的传统,有热闹的形式,但是归根到底,我们是实事求是地做深入的工作。

              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8页

 

  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是毛泽东同志过去多次讲过的。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2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4页

 

  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当然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自由和纪律的关系,都是很重要的。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

              邓小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