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8-08-31  来源:  作者:韩伟  浏览量: 打印本文

本学期,教学工作将按照学校统一部署,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总要求,以优质特色校申报和建设为抓手,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自主改进,自我完善,推动我校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以优质特色校建设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申报山东省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结合2018年省市关于优质特色校的建设通知,继续完善优质特色校的申请方案,做好与先进标杆学校的差距分析报告,完成建设工程项目方案的撰写工作。借优质特色校的建设契机,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加大专业基础设施投入,凸显特色项目建设,明确学校建设的重点领域,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以及建设思路、建设措施,确保申报工作圆满完成以及后续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执行。

2、加强教学督导,注重教与学的有效性。严肃教学纪律,抓好常规教学,采取教务处、课研中心与教学部走课、听课、评课形式,督促教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探索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升学要求以及社会实践间的联系。

3、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结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考试招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山东省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要求以及音美高考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安排,各教学部进一步明确“3+4”、“3+2”贯通培养转段录取标准和新高考考试要求,调整教学进度,优化课程结构,加大考试科目的辅导力度,争取在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4、继续开展文化基础课教学竞赛。教务处结合新的考试形势的变化,修订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竞赛方案,制定新的考核标准,激励公平竞争。同时规范命题、监考、阅卷程序,严肃考风考纪,督促各教学部以考试作为教学有效检测手段,反馈问题,查漏补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5、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微课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全面普及和深入推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推动集体教研氛围的形成,培育优秀比赛选手,为后续的省市级信息化教学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6、狠抓技能大赛的训练,形成长期辅导技能大赛的有效机制。每专业每年不得少于1次组织校内学生技能大赛,开展专业面达到100%,学生参与率达到100%,要有详细的技能大赛通知、组织方案、评分标准、图片和学生成绩记录等资料,注重痕迹管理。各专业要加强技能大赛辅导教师的梯次培养和新老帮教,确保辅导教师掌握先进技能和理论,有较强的责任感,有组织大赛集训的能力和水平;要将群众性技能比赛和精英比赛有效结合,坚持层层选拔、多轮淘汰的原则,科学、规范地组织辅导和集训,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为参与省市级范围内的专业技能比赛选拔优秀选手。

7、加强专业建设。各教学部、各专业教研室结合优质特色校的申报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诊改实际和专业建设规划,集思广益,多方论证,做好专业调研和专业建设,按时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教务处每年召开一次专业诊断工作汇报会,各专业要形成一份专业建设调研报告和专业建设质量报告并辅以佐证材料。

8、深化课程建设。各教学部、各专业教研室、课程团队结合优质特色校的申报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诊改实际和课程建设规划,深入进行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每年形成一份课程建设质量报告。各教学部每年召开一次课程诊断工作汇报会,认真听取各专业教研室、课程团队关于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效果,共同诊断,共同提高,并将课程诊断相关材料报教务处存档。

二、以教师校本培训为主,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1、开展新老教师帮教活动。本学期,继续安排优秀老教师对2017年和2018年入校教师及转型发展教师进行传、帮、带,让新教师和转型教师明确教学常规,掌握课堂教学环节,学习课堂管理和授课艺术,初步掌握校本科研方法,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

    2、开展教师校本培训。采取请进来和内部挖潜等形式开展教师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选取不同培训内容。重点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以及智慧互动教室使用开发培训等方面。

3、做好国家级、省级培训的组织申报以及二次培训工作。按照上级培训文件精神,上传下达,做好国培、省培的名额统计与申报工作,加强培训的岗前管理和培训后的经验总结资料收集。做好国培省培的二次培训工作,督促教师将所学先进知识、理念、技能及时分享交流,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念、知识体系的更新和专业技能的跟进。

4、加强专业教研室、课程团队建设。倡导以专业、课程团队为基本单位,成立学习共同体,实行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集体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等。

5、持续开展校本科研活动。“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为研究目的,以学校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倡导教师大力开展校本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本学期,教务处将组织对2017-2018学年度校本课题进行评审结题工作,并组织2018-2019学年度校本科研课题的申报和评审,以此督促教师通过科研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6、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各专业教研室立足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企业用人需要和专业发展规划,合理制定校本教材开发数量,组建开发团队,有计划地开发符合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需要的校本课程,扎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学期末,教务处将组织评审本年度优秀校本教材并颁发证书。

三、加强网络教学与资源管理平台项目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

    1、加快网络教学与资源管理平台项目建设。部署调试、完善平台环境,建设平台框架,转换校园原有教学资源,增加新教学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共享,为“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支持,满足教学中“教、学、考、练、评、管”各项教学活动组织的信息化需求。

2、加快智慧互动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同时具有智慧互动与录播功能高档次录播教室。有计划、分批地进行教师培训,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简易、实用的创新课堂即时互动及反馈,支持丰富、灵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覆盖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学习场景,构建个性化智慧学习环境。

3、加强机房、录播教室等专用教室安全卫生管理。教务处定期组织科技楼管理教师会议,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确保科技楼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强检查的力度,保证科技楼教学秩序井然,卫生无死角,安全无漏洞。

四、扎实有序开展教学诊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逐步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各教学部、各专业(学科)教研室要按照我校教学诊改工作的统一部署,立足我校实际,参照教学诊改项目、诊改要素和诊改点开展科学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格要求,规范有序地开展专业建设状态、课程建设状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状态的诊改工作,全面提升我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完善教学工作目标链,逐步构建标准链。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统一部署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完善学校专业建设子规划,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构建教学部门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

五、做好教学安全及其他方面的工作

1、各教学部切实做好课堂教学各项常规管理工作,规范要求,严格管理,贯彻落实好“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要求,让每一名教师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各项职责。要规范实验、实训教学和室外教学的各项管理规定,各类专用教学场所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各项工作,问题想在先、准备做在前,确保不出纰漏。

2、加强图书馆管理和文印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完善图书管理制度,包括图书管理员职责,图书采购与借阅制度,图书污损、遗失赔偿制度等,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文印室工作效率,保证学校文印工作正常、顺利地开展,有效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做好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做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工作,做好我校职业技艺技能创承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上传下达,承接和完成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临时布置的各项业务工作;负责制定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发文;做好教材征订、发放、费用核对工作;编制教学日历;协调教师任课安排与课程表汇总;日常教学督导,检查备课、上课、科研、技能大赛辅导等工作;整理学校绩效考核和教学诊改工作系列文件资料,组织填报和复核教学工作网络数据等。